• 设为首页|
  • 加入收藏|
  • 长辈版|
  • 无障碍浏览|
网站首页 > 工作动态 > 上级动态

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:详解皖北肉牛产业“三优势”

作者:市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:2024-05-30 16:47 信息来源:大皖新闻 访问次数: 字体大小:

区位优势、交通优势、产业优势。5月28日下午,在“投资安徽行”皖北肉牛产业专题推介活动上,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汪学军向省内外客商展示了皖北地区肉牛产业的三大优势。汪学军说,皖北肉牛产业发展优势显著、前景广阔。希望各地与各位企业家加强沟通合作,共同推动产业力量与政策支持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
皖北肉牛产业具有“三优势”

近年来,随着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,肉牛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。据统计,2023年我国牛肉消费量1027万吨、同比增长4.1%,人均消费量约为7.3公斤、呈快速增长态势。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令人期待的行业前景,而皖北则具有三大优势。

首先是区位优势。“皖北面向长三角、背靠大中原,市场腹地广阔。”以合肥为圆心、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,集中了中国约35%的人口和40%的消费市场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,集聚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消费能力。

第二是交通优势。皖北地势平坦、交通便利,是链接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枢纽。京沪、京九等骨干铁路以及京台、宁洛等高速公路在皖北交汇,阜阳、蚌埠位列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。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达224.6亿吨、占全省的60%,铁路货物运输量5981万吨、占全省的77%。

最后是产业优势。汪学军说,皖北是我省传统的畜牧业发达地区。蒙城、利辛和涡阳三县曾被誉为“中原黄牛金三角”。一季度,皖北肉牛存栏71.07万头、占全省的83.8%,新增肉牛项目151个、投资额322.1亿元,国海创联、长春新牧、四野牧业、禾牛等一批龙头企业都在我省布局。

“真金白银”助推肉牛产业

具备优势,还需要政策助推。去年,安徽出台了实施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,以及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。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“真金白银”政策。

在财政支持上,省里设立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专项资金,今年安排近4亿元,重点支持建设良种繁育体系、提升肉牛屠宰加工产能等。另外,组建总规模83.4亿元的省绿色食品产业主题母基金,在皖北各市设立子基金,重点保障肉牛产业发展需要。

在金融赋能上,引导金融机构为肉牛产业提供信贷产品和服务,目前全省肉牛贷款余额101.44亿元、其中“活牛贷”11.18亿元。推动省农担设立费率仅0.5%的“徽牛担”专项融资担保产品,今年已为750多个主体提供担保贷款近3.2亿元。

在用地保障上,去年以来,全省备案养牛设施农业用地项目600多个、总面积1万多亩。

在人才支撑上,安徽成立了由30位专家、企业家组成的省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专家委员会,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“智库”支持。

汪学军还透露,安徽正在皖北建设包括肉牛产业在内的品质粮食、优质蛋白、绿色果蔬、徽派预制菜和功能食品等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。

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